探射燈:天氣瓶源於十九世紀 海員常用

近月在港興起的天氣瓶,又稱風暴瓶,原來早於十九世紀,已被航海員用作天氣預報器,當時的航海員相信,天氣瓶能準確預測晴天、下雨、大霧、下雪等不同天氣狀況,助他們平安出海。

最早期的天氣瓶成分已無從稽考,而現今廣為流傳的配方,則是由英國海軍中將兼氣象學家羅伯特‧菲茨羅伊研製,他曾率領英國皇家海軍小獵犬號,載着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作環球考察,而該次旅程中,據說便使用了天氣瓶。

瓶內結晶因應溫度變化

天氣瓶結晶的變化,主要是由於溶液內的樟腦、硝酸鉀、氯化銨等,在水與乙醇混合的溶劑內,會隨着溫度及天氣而變化,影響結晶的大小和結構,展現出不同的變化,例如寒冷且暴風雨的天氣時,羽毛狀結晶體會增加,有星星狀結晶且向下墜落時,則代表外面是下霜或即將下雪。

去年傳入港 成送禮佳品

雖然天氣瓶預測天氣狀況未必準確,惟現今卻成為不少人家中的裝飾品。開班教授製作天氣瓶的導師Billy指出,外國數年前已興起製作天氣瓶,至去年九月開始傳入本港,「開頭都只係有人擺片上網教人整,到今年年頭,坊間就開始有班教人。」他表示,早前情人節及復活節均是製作天氣瓶的「旺季」,不少人以它作為禮物送給親朋好友。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