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致遠:政改牛頓定律

有朋友指出,今日政改的困局,是牛頓定律現象。根據牛頓第三定律,若物體A對物體B施力,物體B也會在同一時間向相反方向對物體A施力。過往兩年,政改爭拗都是處於對抗局面,雙方都是着力向對方施壓,目的是要對方就範,但結果是硬對硬,雙方各走極端。

較早前,政改討論未走激進時,有人放風,提名委員會公司票可改為個人票,溫和泛民領袖有機會成為特首候選人,功能組別選民基礎可以擴大等等。但後來激進泛民提出公民提名,由於這訴求超出基本法範圍,中央開始採取強硬態度。物體A施力,引致物體B反方向施力。後來佔中運動開始醞釀,於是中央發表強硬的一國兩制白皮書,有見中央強硬,泛民發動公投。物體B加壓,物體A回應反方向加壓。之後中央制訂八三一政改框架,泛民發起雨傘運動。雙方向對方施壓愈演愈烈,企硬了難再理性討論,也變成意氣之爭。

明顯地,牛頓定律可以解釋現象,但無法提供智慧幫助化解現在的政治危機。所以要參考其他智慧。太極精意中,有一句:動極而靜,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筆者的演繹,策略有動有靜兩法,動或靜都能產生作用,兩者也可互相配合。在處理政改的策略,動就是抗爭,靜就是談判,正如民協一直強調的又傾又砌兩套策略。政改爭拗已持續兩年,過往泛民全力推動抗爭策略,但成果未符理想,那泛民是否應該動極而靜,一動一靜,兩招齊發?近日,馮檢基不斷呼籲中央與泛民溝通,這是一個良好願望,雖然溝通未必一定能解決問題,但溝通是有機會促成問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