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亞投行與兩岸關係

在台灣,社會多元,意見紛雜,一向難以凝聚朝野共識。不過,此次有關台灣加入亞投行之事,倒是達成了台灣避免邊緣化的朝野共識,台灣不能再缺席。尤其面對全球一體化和區域經濟整合的趨勢,台灣多年來一直爭取加入TPP,但始終未能有突破性進展,隱隱被排除在區域經濟整合之外,顯現有被邊緣化的危機。若能以適當的名稱加入亞投行,應是合理的期盼。今年下半年,台灣便要進入明年大選前哨戰,台灣政治局勢的變化,正是變數中的變數。

馬英九政府已邀集單位探討加入亞投行事宜,朱立倫表示,應爭取台灣出資二十億美元,引起朝野不同意見。亞投行總投資金額為一千億美元,中國出資四百億美元,為最大股東;南韓決定出五十億美元。亞投行是股東制而非會員制,出多少錢就有多少力量,所以依台灣的GDP,應可出二十億美元。

台灣無法成為亞投行的創始成員,馬英九的衝刺難免再次受到挫折,現在只有退而求其次,爭取未來可能成為普通成員。台灣在失望之餘,只能往此方向努力。

在立法院,朝野黨團也達成了共識,即在符合「尊嚴、平等原則」下,繼續爭取成為亞投行一般會員。行政、立法兩院堅持以「中華台北」為底線,同時確保與創始成員相同權益,若違反此原則就不參與。台灣的立場明確,現端看北京如何因應,是否會考量台灣的立場,成全台灣的主張?這亦考驗兩岸關係的發展。

在重大的國際組織及活動,台灣都不想缺席,更不願被排除在外。台灣未來在亞投行扮演甚麼角色,大陸的態度極為關鍵。台灣期盼,北京不僅是口頭的贊同,更能作出較為實質的行動,讓台灣適度參與,而非技術性地孤立台灣,否則兩岸關係真無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