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專家化身「搜毒」偵探

【本報訊】細菌及病毒千變萬化,微生物專家往往扮演「偵探」角色,及早抽出引發傳染病的「元兇」。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系主任胡釗逸憑基因圖譜,在「細過粒塵」的病菌尋找蛛絲馬迹,過去十五年發現逾百種新病毒,包括常見於淡水魚、可致人類細菌入血的香港海鷗形菌,以及正肆虐中東的新沙士病毒UAE-HKU23等。

胡釗逸九五年隨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處理骨髓移植個案時,猶如查案般找出一種新型大腸桿菌,展開細菌研究生涯。他曾將過去十年儲起的不知名細菌逐一翻看;○三年沙士後從蝙蝠中找到HKU1型沙士病毒,證實蝙蝠是沙士宿主;近年的新沙士病毒都難逃他「追捕」,曾與團隊親征赴中東杜拜搜集病毒樣本,從駱駝身上找出HKU23及HKU24型新沙士病毒。

胡認為,新細菌病毒或早已存在但過去被忽視,找出冰山一角的病毒,可見證歷史。他今年獲頒裘槎基金會優秀醫學科研者獎,打算利用獎金與團隊繼續上山下海「搵病菌」。

研癌基因變體 測抗藥反應

獲同一獎項的病理學系臨床教授邱瑋璇,發現乳癌細胞的NCOR2基因在患者體內剪接變體時,有機會轉化出一種名為BQ的變體,增加患者對抗癌藥他莫希芬呈抗藥的機會,復發率也愈高。她希望長遠可有效預測乳癌抗藥反應,對症下藥。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