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細胞治療 骨骼可重生

嚴重交通意外、墮樓隨時會「粉身碎骨」喪命;獲救亦可能因嚴重骨折要截肢。本港有科學家成功將血管神經結合人工骨骼,讓骨骼重生,帶來治療新希望。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教授李剛耗時十九年,從人體抽取含血管和感覺神經的幹細胞植入人工骨,再將合成骨骼移植傷病者體內,發現可促進骨質生長和神經接合,更可減少傳統骨骼移植後出現併發症或排斥的機會。內地已有近五十病患試用新技術,中大團隊亦嘗試在港利用幹細胞技術,治療工傷致關節炎的病人。

李剛團隊與內地多間大學合作的「血管神經化組織工程骨構建及其成骨相關機制研究」,奪得國家教育部二○一四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人工骨會被新生骨頭取代

李剛指,全港每年有五千至一萬宗創傷性骨折,每人平均需住院二至六個月,一般會透過打石膏治療,嚴重則會用髓內釘、內固定板等方法,治療過程至少需半年,有一至兩成患者的骨折部位無法愈合,嚴重者更要截肢。

李剛指,人體的再生能力無限,骨髓內幹細胞會分裂並組成人體的不同組織,包括骨骼等,新技術即取其原理,抽取病人骨髓培植出幹細胞,再把幹細胞與人工骨頭結合,製成合成骨骼,再植入傷者體內,可令骨頭連同血管和神經重新生長,骨頭最多可生長十厘米。

李又解釋,年輕傷患的幹細胞只需短時間培育,中老年人則需時較久,或需兩至三個月。植入合成人工骨後,透過患者身體的新陳代謝,人工骨約一至兩年便會被人體新生的骨頭取代、吸收。他又指新技術理論上可用於全身不同部位的骨頭,包括手、腳等。

關節炎工友試驗新技術

他指新技術在本港仍在試驗階段,威爾斯親王醫院現正進行同類試驗,利用幹細胞技術治療六名因工勞損、患上手部關節炎的工友,方法是先抽取患者的幹細胞後加以培養,再打入患處,令關節間的骨骼再生,恢復活動能力,預計會先安排約二十名病人接受新技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