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獨思潮近年愈演愈烈,由起初只有言論層面,後來被指開始有行動配合,其實追源溯始,早於二○一一年,嶺南大學助理教授陳雲撰寫《香港城邦論》一書,已提出本土論的主張,但當時只是維持在理論層面,翌年反國教於暑假期間大規模爆發,同年九月立法會換屆選舉期間,開始有泛民政黨政團主打「抗赤化」或本土議題,成功贏得立法會議席,令「本土派」開始成形。
主打本土,甚至帶有港獨色彩的舉措其後浮上水面,陸續有人趁遊行示威期間高舉揮動港英龍獅旗,設立街站,擺明車馬倡議香港自治甚至獨立,甚至高呼「中國人滾回中國去」,「中港矛盾」一詞開始令人關注亦不斷升溫。
正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央及港府高層亦密切注視中港矛盾發酵,多次公開指斥港獨思潮,惟有關情況未見明顯受控。特首梁振英早於二○一二年稱,香港少數人有仇內情緒,引發內地「仇港」,呼籲香港切勿閉關鎖港。及至今年初新年度施政報告,梁振英更炮轟港大學生會刊物《學苑》提倡港獨。
多名中央現任及前任官員亦紛紛嚴詞狠批港獨思維,其中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批評有人公然鼓吹香港獨立和「城邦自決」,是違法及不能容忍。國務院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及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均表明,不容有人散布港獨思潮言論;港澳辦前主任魯平提出,不認同中國人身份的港人,或可放棄中國籍。港澳辦前副主任陳佐洱更直言,對近年香港遊行示威出現象徵港英殖民地年代的龍獅旗及英國米字旗表示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