嫻話家常:港鐵沒有加價理由

節慶一年一度,大眾歡天喜地慶祝。同樣一年一度,港鐵的加價,每次都是萬眾齊「轟」。今年港鐵又再按可加可減機制,加價百分之四點三。除了用「發錢寒」去形容,實在想不出更貼切的詞語。不過,對於「年年被鬧年年照加」的港鐵而言,相信已對任何批評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因為在整個管理層的思維裏,除了錢之外就別無其他。

每次港鐵加價,而我們批評時,總有一些人認為,按「機制」加價是天公地道的事,反對其加價則是民粹、是沒有道理、是輸打贏要云云……如果一個政府,又或者機構的想法僵化如此,則相信難有大作為,難以得到大眾支持。

首先,在政府的政策下,港鐵成了受偏袒的交通工具,是香港最大型的集體運輸系統。換言之,這是一門「穩賺」的生意,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對於一間「穩賺」的機構,如果仍不主動地做一些體恤民生的舉動,反而恃着一個「機制」將市民「榨乾榨盡」,這是極不智之舉!當這個印象年年加深,任憑你用多少錢於公關或改善形象,都是於事無補。

以港鐵本身的服務水平,還敢「加價」確是厚顏。要數港鐵的延誤、意外,確實多不勝數,受影響的乘客數以百萬計。如果港鐵如此重視這個加價「機制」,我反建議設立「索償機制」,以後任何人因港鐵延誤而導致損失,都可以向其索償,還大眾一個公道。

如果,港鐵對香港人還有一些承擔,就請主動檢討可加可減機制,在一定的盈利水平之下不能加價。同時,應一併提出「實際」的優惠措施,將因加價而「多收」的收益,全數「還富於民」。同時,亦要下定決心,撥出資源徹底做好服務,減少市民大眾對港鐵因種種延誤、失誤、錯誤而帶來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