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怕痛 掀微創序章

微創手術的創傷小、復原快,已成外科手術主流,但廿五年前仍被醫學界視為「異端」。本港「微創之父」、前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鍾尚志坦言,當日得以完成本港首宗微創切膽手術,並非由學院或研究推動,而是有賴病人朱先生「怕痛」而帶起。完成首宗病例後,愈來愈多病人要求做微創手術,推開了微創培訓的大門。醫生由練習用腹腔鏡夾棉花開始,愈夾愈細,終於練就精準技藝。

豬隻做實驗 夾棉花練技巧

闊別四分一世紀,鍾尚志與本港首名微創手術病人朱活謀再聚,有如老友見面般談個不停。鍾坦言,廿五年前微創被視為「離經叛道」,但他與一群志同道合醫生深信微創可解決開刀令病人「元氣大傷」的問題,積極研究引入,「最初用個盒模擬肚皮,問婦科借內窺鏡去試,不過始終要有適合病人至得。」碰巧朱活謀因胃痛求醫,鍾尚志是主診醫生,發現其胃痛源於膽石,但朱活謀因怕痛,直接提出:「醫生,唔開刀得唔得呀?」由於他體格好、膽臟沒發過炎、又不想開刀,正適合成為首名微創病人。

然而,當時醫學院沒有正規腹腔鏡,在朱活謀決定做手術後十個月,才籌集到合適工具。鍾憶述,正式手術時雖戰戰兢兢,但由於已用豬隻實驗多次,故信心十足,最終亦非常成功。其後,愈來愈多病人要求以微創方式做手術,造成培訓需求。

微創培訓中心已成立十年

於是鍾尚志每逢周六於中大舉辦微創課程,他形容當年「摸着石頭過河」,先要求醫生以腹腔鏡夾棉花,然後到萬子夾、大頭針,愈夾愈細,最後以橡筋當成膽血管練習切割縫合,熟練後才用已麻醉豬隻練習。當時因地方有限,而豬隻解剖前要先沖涼,只好在中大醫學院停車場進行,高峰期時有二百隻,「每逢周六啲豬鬼殺咁嘈!」笑言其他教授寧願校方另建動物實驗室,於是催生了中大微創醫療技術培訓中心。鍾尚志○四年辭任醫學院院長,培訓中心則於○五年成立,至今十年。

本港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引入微創手術,改善病人術後康復及生活質素。今年是中文大學微創醫療技術培訓中心成立十周年,本版與中大合作推出系列報道,介紹本港微創手術的今昔發展和趨勢。

《中大微創醫療技術培訓中心十周年系列》之一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