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錯姿勢 受傷好閉翳

運動可以強身健體,但不正確的姿勢或熱身、緩和運動不足,可引至受傷。廣華醫院高級物理治療師李卓明表示,因運動受傷需要物理治療的個案有上升趨勢,受傷位置以下肢較普遍。下肢傷患通常在膝關節,佔全部傷患比例三成;上肢以肩關節受傷為主,佔全部傷患比例一成至兩成。廣華運動及關節日間醫療中心去年治療運動創傷達八千人次,有上升趨勢。

李卓明說,該醫療中心九成病人參與一般運動如籃球、足球、單車或跑步時受傷,主要需要置換關節。他表示港人運動文化漸普及,又喜歡外遊時運動,例如滑水及滑雪,但姿勢未必正確,增加受傷機會。廣華一級物理治療師潘惠貞說,市民運動前未有足夠熱身或本身體能不足卻勉強做劇烈運動,因而有機會受傷。要分辨運動後痠痛還是受傷,可以等待約三天時間觀察,若三天後痛症沒改善或更嚴重,便可能是受傷,需要求醫。

儀器配合不同復康訓練

潘指,處理運動傷患困擾的病人,首先要控制痛症,減少發炎,然後需要提升病人肌肉柔韌度,否則很容易再受傷,最後配合強化肌肉的全人訓練。日間醫療中心內有不同儀器,配合病人不同復康程度訓練。

廿四歲的余大右曾是港隊射箭代表,作為全職運動員,運動量甚大。他說,比賽及練習用的弓重達八磅,拉力達五十五磅,每周至少四天朝九晚六練習射箭,每日約發二百至三百支箭,晚上回家再做體能及其他負重訓練。由於密集訓練,過往又無專注處理肌肉痠痛問題,他去年五月某天醒來後,發現左邊肩膊劇痛,不能抬手,「想拎條毛巾都拎唔到」,確診患上急性肩肋肌發炎,「四條筋腫晒」。

手都抬唔起 港箭手逼退賽

余當時正準備世界錦標賽,立即向私家醫生及跌打師傅求醫,雖然炎症初步受控,但「郁兩郁就痛,連抬起手打字都唔得」,最終無奈退出比賽,坦言不甘心。余經轉介後在廣華醫院運動及關節日間醫療中心接受物理治療,物理治療師為他作全面評估,發現受傷主因是下盤肌肉不夠力,令左肩需要更大力量去提弓,終不勝負荷而受傷。經過近一年治療,余現時可以回復輕量運動,並以重返港隊為目標。

深層肌肉訓練系統iMove

結合智能設備與專業知識的訓練系統,內設八個程序選項,包括運動訓練、輕度提高訓練、康復訓練、健身訓練及測評功能等。主要用來訓練病人整體協調性,可作全身關節、肌肉訓練,亦可專門訓練肌肉柔韌性及心肌耐力。

下肢功能監控康復系統

主要用作評估使用者膝關節、髖關節、前後十字韌帶、半月板手術後等的康復進度,包括肌力、耐力、協調、感覺及速度控制等。配合電腦系統,病人可做下肢協調練習。

反重力跑步機

利用美國太空總署的空氣壓差技術,患者跑步時會輕輕被提起,減少下肢着地時的反作用力。操作時需穿上特製衣物,可減八成重力,即一百公斤的人跑步,有如廿公斤重一樣,可助減少膝關節受損,適合肥仔、肥妹鍛煉肌肉,又不傷膝或下肢關節。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