嫻話家常:請熟讀香港這本書

行政會議成員羅范椒芬指,有必要增加港人對國家的認同感,認為要從年輕和新教師做起,故建議他們到內地大學上一個月的國情教育課,作為入職基本要求。我跟不少朋友談及此事,認為「增加港人對國家的認同感」這方向絕對正確,但若所用方法是「到內地上一個月課」,就未免太不了解香港。

首先,要增加港人對國家的認同感,建構身份認同的工作,為甚麼一定要在內地進行?假如在教學內容編排、師資編配、教學方法等安排得宜,將其融合於香港教師培訓的範圍,又何需勞師動眾安排北上?而且,香港本身已有很多東西,能夠令港人認清身份,增加對國家認同感。就如我早前去信國務院要求協助保留的土瓜灣南宋古井,正正彰顯內地與香港一脈相承的重要歷史文物。因此,北上與否並非最大問題。

有朋友認為,有關建議最大的問題是:認同國家是一朝一夕、是一個月內「谷」出來的嗎?或者,對於港英時期公務員出身的羅太而言,當年被安排北上參與這一類課程,對他們來說是大開眼界,見到中國繁盛的一面。惟對於我和一些被稱為愛國分子的朋友,從來不是透過甚麼北上學習班、國情班去認識國情。我們是由國家最需要幫助的年代,到其不斷發展,到今天的壯大,一點一滴地累積出來。

對於認識國情、增加身份認同的工作,不能以形式化、表面化的方式進行,而是需要時間在教育、文化、政治、經濟等範疇,透過潛移默化的啟迪才有成效。有朋友笑言,如果到內地一個月就真的能「了解國情」,那麼不如請中旅社辦些「一千元北京三十天遊」特惠團,相信香港的年輕人會排隊北上學習,效果或許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