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語廣播:中國缺水成經濟桎梏

今年在政協大會上發言的委員之中,民進中央副主席衞小春談到中國的「水危機」,提議要完善相關法律,設立國家「節水日」,讓節水成為全民共識。對此,筆者很有共鳴。

就以水資源而言,中國雖云地大物博,有長江、黃河、珠江、瀾滄江和黑龍江等大大小小的江河,很多人以為「水頭充足」。其實,中國淡水資源總量只佔世界百分之六,但要供應給全球百分之二十的人口食用和工農業所需,人均水資源僅及全球人均的四分之一,是屬於嚴重缺水的國家之一。

而且,中國水資源南北分布不均勻,北方九個省區人均水資源只及全國人均的五分之一,屬乾旱地區;特別是城市人口劇增,生態環境惡化,工農業用水技術落後,浪費嚴重,水源污染,使原本已貧乏的水資源更日漸短缺,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瓶頸。

水資源不足對經濟所產生的連鎖反應,可舉一例:美國的豬肉去年上半年受到豬腹瀉疫病影響,價格飆升三成,每公斤售價折合人民幣約十元,可還是比中國豬肉每公斤十四元便宜三成左右。何解?因美國的小麥和玉米價格比中國便宜一半以上,而這兩種作物是養豬的主要飼料,所以人家的豬肉成本就比中國小得多。

為甚麼中國的小麥和玉米價格與美國相差逾倍?主要就是因為水資源貧乏,加上耕作面積有限,農業用水技術落後,以致農產品價格難以降低。

所以,中國若要在經濟上提升國際競爭力,如何改善用水之道,減少浪費,應列入「十三.五」規劃的研究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