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個案飆 海產煮熟防中招

【本報訊】生蠔的鮮味令人垂涎,但貝類海產若受甲型肝炎病毒污染,隨時傷肝。本港近期甲型肝炎個案飆升,衞生防護中心今年截至本月十一日已錄得卅九宗呈報病例,單在上月已有廿宗,是近十一年的單月新高。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周文輝指,甲肝一般不會對肝臟構成永久傷害,但患者會感疲倦和嘔吐,相當辛苦;而乙型肝炎患者一旦染甲肝,更可引發肝衰竭,潛服期可長達五十日,患者在潛伏期至發病後一周都有機會傳播病毒,提醒市民要將海產煮熟才進食。

乙肝患者感染可致肝衰竭

本港於○四年曾錄得一百廿一宗甲肝,近年已降至每年四十多宗。周文輝指,本港的甲肝發病率已由高風險轉為中度風險,但今年僅兩個多月已逼近去年全年數字,若繼續按此走勢,今年個案隨時再達一百二十宗。

他指,甲肝主要因進食未經煮熟海產,例如蠔、蜆等感染,若貝類在受污染水源生長會帶病毒,而食肆員工處理生蠔或刺身等食物前沒妥善洗手,也有機會播毒。甲肝潛伏期由十五日至五十日不等,病徵包括食欲不振、嘔吐、疲倦、腹瀉、黃疸及小便茶色,雖沒有針對性藥物,但支援性治療有助康復,亦有預防疫苗。惟他強調,本港九二年曾爆發甲肝,個案逾三千宗,其中四人死亡,故並非「零風險」,尤其乙肝患者更要小心飲食,因一旦感染甲肝,可引發肝衰竭。

自助餐及打邊爐最易吃到未熟海產,周提醒市民光顧信譽好的食肆,打邊爐時最好先將一批食物煮熟後撈起,才放另一批食物,避免食物沾上未消滅病毒或細菌。部分甲肝患者病徵不明顯,五歲以下兒童的徵狀較輕,故家長或照顧者必須注意個人衞生,減低感染及傳播機會。

本欄與香港私人執業專科醫生協會及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合作,提出醫學專題報道,每隔周五刊出。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