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打破教科書出版商壟斷市場的局面,教育局推出「電子教科書市場開拓計劃(EMADS)」,但市場反應冷淡,第二期計劃有近四成獲批開發機構,以商業考慮為由中途退場;而本學年率先被納入「電子教科書適用書目表」的首期計劃電子課本,市場佔有率亦僅得百分之八。面對上述困境,教育局去年突改變初衷提早開放電子書市場,引入非參與計劃的傳統出版商競爭,惟至今僅兩間出版商將三套電子課本送審。
教育局於二○一二年推出EMADS,期望以「頭啖湯」優勢吸引機構開發電子書,可有助降低書價。但資料顯示,首期EMADS的十三間獲批申請機構當中,有三間基於商業考慮而撤回申請;至第二期計劃,退出情況更嚴峻,八間獲批申請機構中有多達三間同樣以商業因素撤回申請。
教育局去年五月反口提早宣布開放電子教科書市場,但截至目前為止,當局僅收到兩間非參與市場開拓計劃的機構申請,擬於來年一月送審共三套電子課本。如通過送審被納入電子書適用書目表,學校最快可於下學年選用。
電子教科書協會會長簡永基表示,首批參加EMADS的電子教科書,於本學年推出市場後,只有約一百間學校選用,只佔整個學校市場百分之八。他透露,每科電子書開發成本平均為三百萬至一千萬元,英文科開發成本更高,學生版連同教師版或高達三千萬元,預計推出電子教科書首兩年無法賺回開發成本,尤其是涉及主科的電子書。
簡永基直言,電子書開發機構正面對三大挑戰,包括學校及家長對電子書的疑團、硬件及網絡平台更新的技術挑戰,以及教育局的政策挑戰。他批評,當局政策朝令夕改,包括突然要求開發商增設多項配備,如讀屏軟件供視障人士學習等,令開發成本有增無減,相信這亦是不少開發商中途退出的主因。
部分傳統出版商對當局開放電子書市場則大潑冷水。牛津大學出版社(中國)有限公司社長麥嘉隆坦言,當局對送審要求太高及太「死板」,「又要做到跨平台運作,又要附設讀屏軟件,令成本大增」,故本年度不會考慮加入「電子教科書適用書目表」。現代教育研究社高級電子學習策略經理衞劍虹坦言,暫未有送審計劃,直指教育局對技術層面要求太高,會重新審視如何符合相關要求。
記者李寶怡、周翠怡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