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香港迪士尼經營壓力不小

上個星期香港迪士尼公布了去年業績,入場人次錄得破紀錄的七百五十萬人次,但升幅則只有一個百分點,可是業務收入卻上升了百分之十二,在這方面帶動下,迪士尼的業績表現可算亮麗,人均消費上升了百分之十一,迪士尼的管理層表現已算是有了交代。

香港大眾關注迪士尼的業務表現,主要原因是政府作為大股東這個因素。回想回歸後香港正值亞洲金融風暴;為了振興香港經濟,當時的特區政府和美國迪士尼簽訂合約,合資興建香港迪士尼樂園。可是這個協議內香港對美國迪士尼作出多項讓步,當時大眾都對此很有意見,坊間不少評論都認為這是一個不平等條約。

先天局限遇上瓶頸

在樂園開始營運後,剛開始時出了不少事故,加上開頭數年的經營數據保密,更令人對迪士尼樂園的觀感大打折扣,直至政府數年前將對樂園借貸轉為股權之後,迪士尼因經營合約更改而需要公布更多數據,加上近年迪士尼錄得不錯的業績,大眾對迪士尼的觀感也有所改善。但沒有改變的是,由於政府作為大股東角色的緣故,迪士尼任何事情都會被社會監察。

回說迪士尼的業績,在數據上的表現不足以反映這門生意的經營,因為對樂園的經營而言,自然是希望「丁財兩旺」,即人流和人均消費都上升。可是在實際情況下,丁財兩旺只是社會的主觀願望,營運機構的先天局限,會令迪士尼的表現遇上瓶頸。

首先,就是香港迪士尼的規模。香港迪士尼樂園是眾多迪士尼品牌主題公園中最小的,這是一個公認的事實,我們也已接受了。在旅客的角度看,小而美當然可以在一天內遊覽完畢,但不好之處是遊客的停留時間卻因而下降了。筆者年輕時到過美國的迪士尼,一般人都會選擇三天或以上的入場票,原因是樂園面積太大,一天實在不能盡興。當遊客要停留在樂園數天,等於是催谷了入場人次,而當遊客在園區裏,自然便會消費,在營運的角度看自然是丁財兩旺。

客源重疊更多挑戰

當然,龐大的園區內營運成本也會增加,對年長的遊客更是一個體力的負擔和挑戰,可是在營商觀點來審視,樂園的面積和盈利大有關係。

香港迪士尼面積太小,遊客只會停留一天,在定義上便注定有先天的不足。要加倍努力催谷入場人數,才可以做到遊人充滿園區的格局,這是對管理層的大挑戰。

而且,任何樂園都會有人流管制,即以面積而言,樂園可承受的遊客人數是多少。經營一家主題公園不是容易,人流不足影響盈利,可是人流太多又會因負荷不了而產生危險。所以樂園要做到有規模,才可以容納更多的遊客,才可以吸引更多遊客多留在樂園,這個是主題公園經營必須的策略。換言之,香港迪士尼要有更高層次的表現,就必須進行擴建,擴建提供了空間去吸納更多的遊客,也給更多的空間去容納更多、更新穎的設施,這才可以令遊客數目上升,真的做到丁財兩旺。

然而,香港迪士尼的擴建也面臨種種的挑戰,因為區域內的競爭對手已是虎視主題公園這個大餅。新加坡環球片場已成功吸引了不少東南亞旅客,上海的迪士尼樂園也快要完工,到時內地旅客肯定會給攤薄,更不用說在橫琴新開的主題公園。區域內各個主題公園無論在客源和內容都有重疊,未來香港迪士尼定會面對更多的挑戰。

香港迪士尼也不是全無競爭條件,小而美雖然容納人數有限,但也會對一些旅客有吸引力,只是這門生意的競爭太大,管理層的壓力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