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強化地區行政 勿蹈兩局覆轍

不少市民關注施政報告建議將新一屆區議員的每月酬金由現時約二萬五千七百元,大幅增加一成半至約二萬九千六百元,並為每名區議員增設每屆任期一萬元的外訪開支撥款,卻較少人留意梁特首建議下屆區議會為十八區「擴權」的實際意義。

慎重考慮避免爭拗

這個強化地區行政的「擴權」舉動,儼如重啟市政局及區域市政局的某些職能,在事事政治化的大環境底下,各大小政黨必定會爭相搶奪這個權力,政府需要慎重考慮是否繼續推行這政策,以免日後造成更多的政治爭拗。

現時有逾半民選區議員均屬全職,工作量亦日益繁重。政府表明提高酬金有助吸引更有質素及承擔的人士參選區議員,確保其待遇最少「養得起頭家」。今次的加幅遠高於通脹,市民難免會質疑公帑是否運用恰當。可是,加薪至二萬九千六百元,較諸許多政府職位,例如二級行政主任及政務主任的月薪仍屬偏低。

對於律師、會計師、醫生、工程師等擁有高學歷的專業人士來說,基本上是欠缺吸引力,難以全身做區議員,所以現時他們多以兼職形式服務市民,服務水平差異頗大。

我建議政府應該安排更多培訓工作,提升區議員質素的同時,更加深他們對政府運作的認識,從而改善區議會和政府的溝通與合作,使政府的政策得以順利地落實。我認為區議會的角色應該是配合政府的工作,積極地推動民間和政府配合,並同時反映地區的意見,以便有關部門可以去蕪存菁,有效地推行利民利港的政策和措施。

相信大家仍清楚記得,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在一九九九年推行市政服務改革,宣布解散市政局及負責新界地區的區域市政局,兩局原負責食物環境衞生及康樂文化的決策。傳聞解散兩局的原因,包括市政局是一個擁有獨立財政和土地使用權,政府部門市政總署亦必須執行其決策,權力大如獨立王國,不少官員都對兩局產生不滿。

家父胡法光由一九七三年獲委任為市政局議員長達十多年,工作範圍相當廣泛,亦深明市政局權力之大和其運作的利弊。

政府才是主導角色

現時,大多數市民對區議員的印象,是社區飲宴主持、爭取增加巴士班次、要求政府多建天橋,甚至是處理水渠淤塞和樓上漏水,可謂做到民生無小事。政府積極考慮放權及增撥資源予下屆區議會的地區管理委員會,直接由各區民政專員、區議員及相關政府部門,處理部分地區上的公共地方管理及環境衞生等問題。

事實上,改變區議會作為諮詢架構的定位,變成實際的放權,讓區議會在地區問題掌握實際決策權,可能令到有關運作混亂,更甚者可能製造一些貪腐的機會,決策者應該詳細加以考慮,並制訂好完善的措施才實行。好像政府向每區區議會撥款一億港元的經費,改善和加強地區向市民提供的服務和設施。可是,很多地區將此筆款項投放於形象工程,有些地區項目又很難得到市民的共識,令到落實有關項目的進度緩慢,民間也產生不少負面意見。

因此,政府為區議會真正放權的時候,請謹記兩局的教訓。政府必須警惕,並牢牢掌握地區的財政大權,以及政府才是真正行政主導的角色。切勿輕易重蹈兩局的覆轍,讓區議會成為獨立王國。

而且,梁特首能否推行「地區問題地區解決,地區機遇地區掌握」的施政理念,還看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可否在地區順利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