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被譽為世紀工程的港珠澳大橋,主體造價超過一千三百億元,珠海及澳門兩地工程進展順利,主體工程完成六成,其中橋樑段七成完工,隧道完成超過三分之一,兩個人工島亦接近竣工,珠澳兩地橋段有望如期於二○一六年通車。唯獨香港段一波三折,受阻於環境影響評估官司,工程本已明顯滯後,加上其他因素,工程進展緩慢。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早前討論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填海及口岸設施工程追加撥款,因機械、物料供應不穩,加上勞工短缺等因素,工程成本上升五十四億元,令大橋工程總計開支升至近三百五十九億元。繼泛民早前針對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上蓋發展規劃撥款拉布,預料大橋追加撥款亦難逃厄運。
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工程奪命意外頻生,有指亦與趕工有關,為達致二○一六年通車目標,路政署要「加班、加人、加機器」趕進度。現時大橋每日平均有二千一百名工人工作,每名工人每周平均需超時工作四小時。有工人曾經投訴僱主為求趕工,要求工人勿戴安全帶,反映有關問題十分嚴重。
港珠澳大橋是本港國家級重點建設項目,但○七年列入十大基建工程之一後,到○九年即遭曾任公民黨義工的東涌居民司法覆核大橋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令工程延誤逾年,額外開支六十三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