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九東」觀塘起動

施政報告提出以九龍東為試點發展「聰明城市」,綜合過往措施加入科技元素,將在今年內進行研究,明年底提出具體建議及優次措施。政府提出觀塘商貿區行人環境改善計劃,下月有初步進展,從十八組後巷中選出較少車輛出入上落貨的四組後巷,包括偉業街與海濱道之間、駿業街遊樂場附近、開源道近觀塘港鐵站及開源道附近後巷,分階段進行改善工程,重鋪地面美化牆身及設立路線指示牌等,冀今年內開展工程。

起動九龍東專員區潔英表示,「聰明城市」措施大致分為低碳綠色、建築物及「易行」三重點。易行方面,政府早前提出改善後巷及加強商廈之間的行人天橋接駁。區潔英說,改善的後巷最闊達九米,要把後巷變為商店林立小巷,需要業主自行申請改用途,期望後巷分散人流。至於九龍灣天橋接駁,當局擬整合七條路線連接港鐵站,期望二○二○年完成。另外,環保連接系統將於今年第二季向立法會申請初步可行性研究撥款。

擬設巴士轉車站 減路線重疊

現時約八十條巴士線途經九龍東,區潔英坦言,不少路線重疊,加重交通流量負擔,計劃在區內設立巴士轉車站,初步獲巴士公司同意。為解決人車爭路,當局擬引入裝設自動感應的智能交通燈,自動偵測行人而轉綠燈,但仍需檢視道路情況。交通繁忙的路段,不宜安裝智能交通燈,避免引起擠塞。目前採取按時段調節方式,方便行車及行人過路。「返工放工時間人較車多,中間時段車輛較多,交通燈可按時段調節。」

「聰明城市」名稱獲社會反響,區潔英認為毋須執着名稱,「國際有叫Smart City(聰明城市)或Wise City(智慧城市),我哋以前都改個特別嘅名叫飛躍啟德啦!」而市內亦會有不同的環保節能概念設施及交通工具。

立法會議員科技界莫乃光炮轟當局只把過往措施「炒埋一碟」,根本無整合政府部門資訊流通,建議政府開放更多數據,包括實時交通及空氣質素等,而非各部門各推一些措施。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主席謝偉銓表示,「聰明城市」的概念範圍很闊,最重要把資訊整合得更全面。政府開放資訊不足:「大家想知塞車情況,但交通訊息落後,道路電子牌數據都未必啱。」他批評政府電子地圖不普及。

記者倪敏燕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