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民教育科遭擱置後,施政報告建議未來三年合共額外撥款逾三億元,提供誘因資助本地中小學與內地學校結盟為姊妹學校,目標是將現時約三百間結盟校倍增至六百間,並且將中小學內地交流經常性撥款、內地交流及實習計劃資助等「加碼」,以增加中港兩地師生交流,加強本港中小學生認識國情教育。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質疑此舉有以教育服務政治的強烈意味。
施政報告建議,由下學年起將現行每年向中小學撥發的內地交流恒常資助額「加碼」,資助學生在中、小學階段最少各一次到內地交流,預料未來三年合共涉及三千八百四十萬元額外開支。消息指,教育局目前已向中小學提供經常性撥款,或透過「赤子情中國心」計劃,資助學生到內地交流,教育局原定下學年向中小學撥款七千三百四十萬元資助六萬名學生到內地交流,但施政報告建議將經常性撥款分三年「加碼」,下學年將率先額外增加一千二百八十萬元經常性撥款。消息指,有關經常性撥款以學校為單位。
同時,施政報告建議推行本港及內地中小學結盟姊妹學校的試辦計劃,以每年向每間參與的本地學校提供十二萬元資助,目標由下學年起的三年內,將本港參與姊妹學校計劃的中小學數目,由現時約三百間倍增至六百間,預料三年合共涉及一億九千萬元開支。消息指,教育局將擔當「媒人」協助兩地學校結盟,但強調與國教元素無關;雖然撥款並非「專款專用」,但將要求學校提交撥款開支資料,當局三年後將檢討計劃。
此外,施政報告亦建議,與聯合國志願人員組織及本港三個義工組織,推行香港聯合國青年義工計劃,今年暑假前公開招募十名大學生,到聯合國轄下位於東南亞的機構擔當半年義工,聯合國及港府將資助機票及住宿。另外,民政事務局現時資助的內地交流及實習計劃,每年撥款亦會由去年的四千萬元,增加逾倍至八千五百萬元,期望受惠人數由去年的一萬二千七百人,增至一萬九千三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