嫻話家常:就業市場不容破壞

當年新機場動工,建築商大喊人手不足,要求輸入外勞。結果,人手不足只是幌子,輸入廉價勞工,節省成本才是目的。當時,大批外勞在香港被剝削的慘況、他們不人道的居住環境,至今歷歷在目。因此,每逢工商界有「聲氣」人手不足,勞工界都定必打醒十二分精神,慎防這條保障本地打工仔女的防線被衝破。今次,我們要防的,是被商界挾持着的政府。

今天是施政報告公布的日子,之前就已經有一些風聲,是政府要為輸入外勞「開綠燈」。在眾多有關勞工的政策上,輸入外勞是最影響打工仔女的一個。因為,這是直接由勞工供應的源頭入手,直接打擊本地勞工的議價能力。

表面上,政府有很多限制輸入外勞的措施,實際上統統都是「謊言」。例如張建宗局長多次強調,現時有規定限制私人機構在「多番招聘不到」才准申請「補充勞工計劃」。然而,根據我們曾進行的「放蛇」調查,很多機構都有懷疑「假招聘」的情況,實際只為輸入外勞「整色整水」。

政府又表示,會限制私人機構以市價進行招聘,以防變相輸入廉價勞工。不過,我曾處理的個案顯示,有僱主在外勞薪金中扣去食宿費、制服費等雜費,實際就是以低於市價聘請外勞。另外,政府又強調,只容許個別技能的工種申請,但建造業總工會又發現,有外勞來港後被安排從事一般低地盤工,而不是申請時聲稱的技術工種。

種種實況,證明政府在保障本地勞工上未做好準備;而香港現時仍有大量勞動力,包括數十萬婦女勞動力並未釋放。因此輸入外勞這個只為討好工商界、剝削本地勞工選擇的議題,作為一個負責的政府,實在不應貿然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