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大歷史看百年 習近平修兩點

黃仁宇是中外有名的史學泰斗。他用「大歷史」的視角研究中國歷史,即從小事件看大道理;從長遠的社會、經濟結構觀察歷史的脈動;從中西的比較提示中國歷史的特殊問題。

蔣毛鄧前後接力跑

對辛亥革命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這段為時八十年的歷史,黃仁宇認為,這八十年是不可切割的一段完整歷史,中國從一個全面落後的中央集權農耕社會轉變為一個現代化的民主社會,不經過全面革命無從達到。他以為,中國在二十世紀的長期革命是世界史中前所未有的事迹。

以一個中世紀的國家,工業條件未備,在抗戰中拖垮日本這個先進國家,接着又是四年內戰,然後逼着自己放棄東方傳統去接受西方標準。國民黨和蔣介石的貢獻在於,他在國家全無任何積累的情況下建立了一個現代的政府高層管理組織;共產黨和毛澤東的貢獻則在於,通過土地革命成功翻轉了下層民眾關係和基層組織;鄧小平主持的改革開放,則是用制訂法律的方式,敷設了社會上下層之間的聯繫。

黃仁宇先生曾用一個「立」字來形容當代社會結構關係。他說,「立」字的一點一橫,代表着政府高層機構,下面的一長橫代表低層機構,當中的兩點,則代表了上下間法律制度之聯繫。

套用黃仁宇「立」字說,評價蔣介石、毛澤東和鄧小平的功過,一是能有效串聯起辛亥革命後的逾百年史,可從更為宏觀和縱深的角度看待是與非;二是能避免意識形態之爭,可從更為客觀和中立的角度評價對與錯。站在這樣兩個角度分析判斷,蔣、毛、鄧無疑是中國社會現代化革命中的三位接力跑選手:蔣在廢墟般的中國土地上強行蓋起一座現代化大廈,令國家有了民主國家的雛形,這好比是「立」字上面的一點一橫;毛則動手為大廈打牢農村基層的土地基礎,這好比是「立」字下面的一長橫;而鄧小平則以全方位打開國門的改革開放,倒逼法治建設加快進行,有效連接起政府與民眾,使得兩者之間的聯繫不再生硬與尷尬,這又好比是「立」字中間的兩點。

走穩走遠寫好立字

蔣、毛、鄧三人共同完成了中國社會現代化革命的「立」字書寫,去掉他們當中的任何一個,中國現代革命就不夠完整,中國現代社會就「立」不起來。當歷史演進到本世紀的第二個十年,輪到習近平主政中國,又該如何看待這「立」字的演化?

鄧小平主持改革開放,書寫的「立」字兩點有兩個問題,其一,距離上面一橫太近,距離下面一橫太遠;其二,兩點不是對應交叉的趨勢關係,而是向同一方向傾斜的平行關係。第一個問題導致中國法治不接地氣,脫離民眾、脫離實際,導致有法難依、有法不依;第二個問題導致法治幾乎淪為擺設,沒有交叉監督,最終執政黨腐敗叢生,危機四伏。

習近平執政兩年有餘,海內外讚聲一片,稱其為志存高遠、敢做敢為的一代領袖。在臧無極看來,習近平的最大貢獻在於,他在修正鄧小平寫得不夠好的「立」字兩點,一是讓它們居於中間甚至偏下,以接上地氣;二是將兩點平行趨勢改為交叉趨勢,使執政黨接受規範制約,以打擊腐敗、減少腐敗。

習近平寫的這兩點,是一種中共體制內的政治改革。這種改革能否成功,並不單純取決於這兩點如何寫,因為「立」字上面的那一點一橫,還有下面的那一長橫,都已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習近平要想走得穩走得遠,就得在發展過程中寫好動態的「立」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