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佔中時期,假若我們不掉以輕心,認真面對佔中所反映香港社會矛盾帶來的挑戰,即使激烈的抗爭活動趨於式微,香港社會也應好好檢討反思一直以來的政府政策、社會問題。或許有人會認為當年六七暴動之後,港英政府是以青年舞會的青年政策討好、麻痹青年人。香港今天也可依樣畫葫蘆,這樣的觀點無疑以偏概全。
六七年之後,英國殖民主義的策略是麥理浩的新政。新政的重心是改變殖民地政府一直以來的劣政。首要是肅貪;其次是房屋政策,推動工業的經濟政策,包括香港產業多元化政策。雖然因香港回歸而使麥理浩的許多新政中途而廢,他的統治卻開啟香港政治社會和經濟從殖民地的腐敗拔脫出來,進入新的現代階段。七十年代以來香港社會的平穩發展,即使經歷回歸的震盪,仍然沒出問題,且有長足的發展,依靠的是麥理浩開啟的新政,不是青年舞會。
於是,在後佔中時期,特區政府要做的便是相近於麥理浩的新政,把回歸前後,特別是曾蔭權主政時的劣政扭轉。一是反映香港大多數的利益,不受意識形態或壟斷資本的操縱。二是政策要落到實處。香港居民,無論老幼,都可盡早受益。不會由期望變成失望,官僚的苟且因循破壞任何新政的機會。
這方面關鍵是梁振英,他有沒有決心和魄力實行麥理浩式的新政?同時,中央政府要清理過去二十年的貪腐、官商勾結,掃除香港新政的障礙,並支持梁振英推行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