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未來十年要提供大量住宅單位滿足市民住屋需求,能否達標成為疑問,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昨多番表示,當前房屋供求嚴重失衡,有其經濟和過去政策的前因,是多年累積下來的結構性問題,令很多年輕人在房屋問題上看不見未來,感到不安和不滿。矛頭直指前特首「貪曾」曾蔭權爵士的政府未有對住屋問題對症下藥。此外,政府消息人士也大講佛偈,暗批貪曾:「沒有因,哪有果?今天面對的問題是之前的果,但是如果今天不去做,便是因,即是明天的果。」
張炳良在規劃未來本港房屋供應藍圖的長策報告中指出,房屋是香港最具挑戰的社會問題之一,多年累積下來的結構性房屋問題包括:房屋供求嚴重失衡;樓價租金高企,脫離經濟基調和一般市民的負擔能力;劏房蔓延及輪候公屋人數不斷增加。
張亦在記者會上稱,建屋當然要靠土地供應,截至目前為止,假設所有現已覓得的土地能如期推出作建屋之用,在二○一五/一六至二○二四/二五年度,未來十年期內可以興建廿五萬四千個公營房屋單位。換言之,與目標的廿九萬個公營單位供應仍有距離。私營房屋方面,根據今年九月的最新推算,未來三、四年一手私人住宅物業市場的供應量約為七萬四千個單位。張炳良坦言:「本屆政府上任以來,加快了準備土地和興建房屋,但至今的推展與十年建屋目標仍有距離。」運輸及房屋局常任秘書長應耀康也承認,該廿多萬個公營房屋單位之中,部分仍有待改劃土地用途為住宅,的確面對很多挑戰。
由於部分目標興建公營房屋的土地仍未落實,政府的建屋目標被質疑含水分,消息人士承認未能提供有多少單位位處已改劃為住宅用途的土地,只稱將來有機會一定交代。消息人士續稱:「不用擔心最後做不到,只要社會有共同承擔,目標便有機會落實到。開拓新土地,無可避免要取捨,而短期內則一定要在已開發地區改變土地用途,以及增加建築密度。」
前朝偷懶,現屆政府建屋要加開快車,苦了市民。立法會議員王國興直斥貪曾:「當前房屋問題最主要原因係上屆政府好錯!停止土地儲備,如今想起樓,卻無地,搵地亦有困難;其次係唔肯增建公屋,令到輪候公屋條龍愈來愈長,民怨升溫!第三係停建居屋,買唔到私樓嘅市民無出路。」他形容,昨日公布的長遠房屋策略,很大程度是為上屆政府還債,要花十年時間,才能追回過往政策失誤。本報也訪問了多名市民,他們也對政府能成功如期興建足夠住宅單位滿足需求不存太大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