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捭闔:日本商社

回顧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每個小孩子手執一台日本生產的電子遊戲機,到今天我們使用智能手機,日本品牌只佔很小的市場份額,跟世界排名前三位的美國、南韓和中國手機生產商在數量上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這在某程度上顯示出日本在新一輪經濟發展中的落後。當中原因很複雜,有日本社會觀念和語言上的封閉性和市場的低競爭性,也有缺乏像中國這麼龐大的能夠支持自我發展的市場規模。

其實日本在傳統工業工藝上,也有很強的領先優勢,可是主要集中在既有基礎的優化進步上,鮮有革命性的創新。例如汽車製造業,日本的節能汽車技術先進,可是卻受到生產可替代產品的南韓同業者競爭,以及美國、德國和中國的新能源科技所挑戰。

可是要明白日本經濟狀況,並不能單純考慮日本的國家GDP數據,還要注意日本的幾大財閥。在日本,富士、三井、住友、三菱、三和,以及第一勸銀等六個財團,往往被稱為日本經濟的六大主體性支柱,同時也是「日本經濟團體連合會」,這個最具影響力經濟團體的核心力量。在幾大財團的系統性計劃下,不少日本大型製造業企業在過去十多年已經實現了全球化的擴張改革。其中一個例子,是各財團主辦的銀行間,進行合併和綜合商社的轉型,以強化對全球資源和物流的控制。

這些財團擁有尖端的核心技術,進行了工藝的升級換代。同時,結合欠發達國家的廉價勞動力和土地優勢,維持了利潤增長和全球的競爭優勢。明天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