搵綠化地起樓被指壞先例

【本報訊】港府近年檢討「綠化地帶」用途時將數十幅該類土地申請改劃為住宅用途,遭保育團體反對,地政總署前助理署長Allan Hay更炮轟當局此舉違背港府政策宗旨,對市民有害無益,形容以重新種樹補償樹木損失是「垃圾」說法,建議當局以新市鎮模式發展棕地以增加土地供應,有學者亦批評改劃綠化地與城市規劃委員會的原則相違背,質疑當局開壞先例。

植樹難補償 倡發展棕地

長春社與學生組織昨日於香港城市大學舉行「香港的綠化地與房屋供應論壇」,講者Allan Hay指港府以往政策多是保護綠化地帶,但現時卻發展較接近交通基建的綠化地,做法不利公眾,以重新種樹補償綠化地改劃所損失的樹木是「垃圾」說法,改劃已完全摧毀了綠化地,根本無法逆轉,形容港府這樣做法十分「可憐」,建議加快發展棕地,以較優厚賠償大量收購棕地,再以新市鎮模式發展。

香港中文大學環境政策與資源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慧瑩則認為,綠化地帶本身有保育、緩衝及靜態康樂的用途,即使要發展,前提是該幅用地已失去原有功能,但現時當局卻繞過此程序,只着重該幅地是否適合發展住宅,部分未改劃的綠化地更被放進勾地表,做法不妥。

她統計城規會由九七年至今所審批的綠化土地改劃作住宅用途申請,三十七宗申請中僅七宗獲批,反映城規會亦不傾向該做法,她以大窩坪一幅正待城規會審批的土地為例,該塊地有大量樹木,與郊野公園距離最近僅六十米,指根本不符港府檢討綠化地帶的原則,質疑當局何以建議改劃該用地興建住宅。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