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份,有人衝擊立法會大樓時,建制派除了譴責,還批評泛民主派議員對此等行為不予譴責。佔領運動五十餘天之後,又有人衝擊立會大樓,砸破幾面玻璃及損毀外牆,今回泛民主派議員立即集體譴責此等「暴力」行為;建制派卻說,泛民主派的譴責,只是推卸責任。不譴責是錯,譴責了照樣錯,建制派立場矛盾嗎?其實清晰得很,反正叫得泛民主派,就說啥做啥都是錯!
抗爭就抗爭,為甚麼要砸玻璃?差不多的問題,五十多天之前一樣有人問:抗爭就抗爭,為甚麼要佔據馬路?因為佔領者堵路,象徵政改堵塞了民主之路嘛!那砸玻璃的人也會說:衝擊立會的玻璃,也象徵衝擊桎梏民主的牢籠!感性上,高牆之下,佔領者跟衝擊者都是雞蛋,蒙面不蒙面,不過五十步與百步,大家都知遲早被捕。
衝擊砸破的是玻璃,是刑事毀壞有象徵性的政治場所公物,立法會議員要是沒有心魔,根本可以照常開會。佔據馬路,直接或間接長期打擊附近商戶和職業司機的生計,甚至影響全港市民生活的利便;行為上的脅迫性,究竟是砸玻璃嚴重,還是佔馬路嚴重?都是抗爭,憑甚麼堵路要比砸玻璃高尚?
站在反佔領的立場,政府官員、建制派,甚至社會大眾譴責砸玻璃都理所當然;但泛民主派議員口說爭民主,又支持佔領運動,有啥資格譴責衝擊者?建制派說泛民主派的譴責實屬卸責,未必無因。
三月份,台灣的太陽花學運佔領了立法院,學生不只砸玻璃,還搗毀了院內的設施,特區泛民主派不也一樣支持?
勿忘初衷,初衷就是爭民主,佔領又好,衝擊又好,大不了道不同不相為謀,硬要劃清界線,不過反映政客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