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對法治要有承擔

佔領運動無以為繼,苟延殘喘,彰彰明甚。學聯諸子缺政治閱歷,能進不懂退,能放不懂收,苦無良策之下,採取「以不變應萬變」之法,聲言會堅持到底,與佔領者留守到最後一刻,擺出「不成功便成仁」之姿態。

問題是,佔領街頭雖然符合公民抗命之義,卻屬違法之舉,一旦被警察拘捕,會被控刑事之罪,究竟會有幾多佔領者願意「抗命而不認命」?學聯憑此法又可以為佔領運動爭取到甚麼?主動撤離,轉進社區,宣揚真普選,是否更有意義?

反觀佔中三子的取向與學聯形成鮮明對比。三子擬主動自首,以示貫徹始終,有所擔當,同時有利於動員大批義工及追隨者撤離,以利保存人力資源的實力,甚至連帶大量物資也得以保留,為未來走入社區發揮作用。

學聯的過分執着,不懂變通,無助佔運的前途,反而激發好戰分子採用暴力手段衝擊立法會及政府,令佔運蒙上污點,難以洗脫。學聯拒絕與暴力切割,甚至表示在「不同時空下,對暴力會有不同理解」,似乎對早前衝擊立法會,打爛玻璃門一事,採取毋須譴責的態度,明顯扭曲了「愛與和平」作為抗爭手段的初衷。

泛民黨派迅速與暴徒行徑劃清界線值得肯定,學聯的取態則備受批評。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包致金亦不點名批評暴力行為,並寄語年輕一代,警隊及治安同樣屬於香港的未來,尤為重要的是,市民及傳媒要對法治有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