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選舉,多年前常見「棄保」招數,像九四年選台北市長的棄趙少康保黃大洲,二千年選大位的棄宋楚瑜保連戰,結果保出來的都是陳水扁。誰情況危急,誰還有希望,棄誰保誰要靠選民實行,選民如何取捨,很大程度要看選前民調;投票結果出來以後,選民才發現,這選前民調跟結果直是南轅北轍。
現在的台灣選舉,規定選舉前十天不得公布民調,以免擾亂選民投票。
選民的投票決定,當然會根據候選人的政綱和表現,除了選擇支持誰,不少選民都會考慮自己的一票投下去,會有甚麼結果,即是考慮不讓誰當選;棄誰保誰要知大勢,民調便是重要參考因素。
民調不獨影響投票決定,也影響投票意欲,一場選舉,候選人如果民調支持度相差甚遠,多一票少一票都無關大局,選民便自覺自己的一票不太重要,投票意欲也自然相對下降。因此,候選人打告急牌也要看民調,民調上少贏少輸便是選情告急,如果大幅落後,選民看了怕也認為急不來!
今回選舉氣氛較往時冷,市面上少了旗海,少了單張,可民間不熾熱,不代表選舉就冷,因為網上仍熾熱,實際情況是外弛內張,投票率不一定會特別低。如果按往常計算,藍綠基本盤和中間選民仍是四、三、三之比,則投票率在六成左右,對綠營較有利,如果在六成五以上,則藍營還可能有力一博。
民調誰都可以做,很多時又各有立場,一家不可靠,自然綜合幾家,台灣選民都學懂自我分析,得出的大趨勢便有可信性。
說實在,藍營今回落後太多,選舉也沒甚麼棄保操作,就算選票被催出來,怕也改寫不了民調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