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形勢變 權彰顯 一葉落 榮辱見

在今次「佔中」和「反佔中」較量中,「倒梁」和「挺梁」是一個鬥爭焦點。罷課學生、佔中市民以及「佔金」、「佔銅」、「佔旺」者,還有香江反對派、「佔中三子」、「亂港淫媒」等,一開始就集中火力猛轟CY,要他下台。中央和香江官媒一開始也全力「挺梁」,《人民日報》海外版的多篇評論貫穿着「挺梁」的基調。

中央挺梁 極為堅定

從「佔中」爆發特別是警察投出八十七枚催淚彈驅趕示威者不果,對CY的八面圍攻就鋪天蓋地,沒多久又出現了澳洲傳媒爆出CY「收取不見光錢」的消息。不過,由於中央「挺梁」極為堅定,CY本人也毫不畏懼各種明槍暗箭,一再堅稱自己決不請辭,反對派、佔中者、學生組織的「倒梁」浪潮隨之大減。輿論關注點也聚焦在學生組織和政府對話、「政治問題政治解決」方面,聚焦在用甚麼「方式」和創造甚麼條件讓「佔領者」早些撤離的問題上。

不料,建制派的自由黨黨魁、立法會議員、當了快二十年全國政協委員的田北俊「突然」開腔,要求CY請辭下台。對於田北俊的「倒梁」言論在朝廷沒有對他「處理」之前,引起了政壇的猜測:是不是中央的「挺梁」立場有了鬆動?是不是田少收到了甚麼風?因為二○○三年二十三條立法,自由黨臨陣倒戈之前夕,就盛傳田北俊去了北京,見了某些高官,「反映香港情況」和「向中央摸底」,結果,田少一回香港,就「藉口」五十萬人上街遊行的「強大民意不可違」而宣布自由黨在立法會內不會支持「草案通過」,令二十三條立法「泡湯」。

有了如此「前科」,香江政壇和民間自然很容易猜測田少今次的「反潮流舉動」,是否反映了「中央態度的轉變」?這個猜測很快被打破,全國政協常委會很快就根據今年三月一項支持香港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施政的決議,剝奪了田少政協委員的職務,向外發出明確訊息:中央支持CY的立場沒有絲毫改變,中央絕不允許建制派中人「叫板」中央,凡有自作主張「叫板」者必付出相應代價。

殺一儆百 穩住建制

朝廷這樣做當然也是在「殺一儆百」,穩住建制派,也說明回歸十七年,隨着形勢的演變、重大政治鬥爭的反覆展開,中央對比較「中間」的「愛國愛港統一戰線」的某些力量,態度有了相當的調整。像自由黨這樣的工商界政黨正在經歷的事情,多少有些像中共建政初期至一九五七年「反右」運動「八大民主黨派」的遭遇。

中共建政之時,對「八大民主黨派」十分禮遇,在第一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中「充分聽取他們的安邦定國之策」,並留下了不少政治交椅給他們,參與治國。這「八大民主黨派」都屬於「資產階級政黨」,他們在共產黨奪權鬥爭中,在抗日戰爭特別是反蔣鬥爭中支持共產黨,幫過共產黨的忙,因而獲得剛剛坐上天下、要展現新中國「四海歸心」的共產黨、毛皇帝的特別禮遇,謂之「同舟共濟,肝膽相照」也。

然而,隨着社會主義革命的深入,中共和這些資產階級政黨在治國理念上的衝突愈來愈尖銳。朝廷認為他們的主張正在挑戰中共的權威,有謀國篡政之嫌,遂在一九五七年的反右鬥爭中,把「八大民主黨派」的許多頭面人物打成了右派。從此,這些「民主黨派」也被中共徹底收服,成了真正的「尾巴黨」。

回歸至今日,朝廷更多的是強調一國的權威、中央的權威,更嚴的要求「愛國愛港統一戰線」中人要和中央保持一致,過去可以容忍的「自由散漫」、唱唱反調,現在絕不容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