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運動不只影響民間利便,亦影響政府及有關團體籌辦的盛事。
「美酒佳餚巡禮」之後,特區本還有個「香港公路單車賽」的項目,卻說因為佔領而取消了。但「美酒」可以易地巡禮,為何「單車」卻沒有公路可以比賽?
如此決定,就很難怪民間又聯想到近來的敏感說法,即是宗教界、體育界對經濟有沒貢獻?「美酒」是個經濟活動,政府就想得出補救措施,「單車」不過體育比賽,政府究竟是找不到路,還是看不出經濟貢獻,於是便有不需要補救的決定。
佔領運動不利便民生,卻利便了政府。佔領者霸了街頭,政府有份籌辦的活動辦得不好,可以賴佔領,甚至不辦甚麼活動,一樣賴佔領。佔領有支持者,也有反對者,但不論佔反,民間都不希望原來就有的社會盛事,政府會輕易取消。活動能否舉行?民眾能否參與?究竟因為佔領運動,還是受政府的消極政策影響,民眾眼睛是雪亮的!當然,佔領運動如能自發結束,會解決所帶來的諸多不便,但在聽候結束之前,政府是否就不需要解決因佔領衍生而來的問題呢?
社會盛事,除了經濟效益,怕還有其他社會意義吧!比如已舉辦十多年的「香港國際馬拉松」,不少選手都反映過在比賽時間上、地點上的安排。但政府的習慣思維,卻往往先考慮會否為其他道路使用者帶來更大的不便,從而忽略就算不比賽的民眾,也有不少想參與的人,渴望站在道路兩旁為選手加油打氣。
民間本有都是一家人的想法,但政府思維,就是社會盛事,也先要分成損益兩邊,更何況有個佔領運動擺在街頭!要人心回歸,政府怕要先放下敵我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