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眼青光 左眼白捱激光

再有公立醫院醫護「左右不分」及術後遺漏手術工具在病人體內。醫院管理局公布最新一期《風險通報》,有病人原本接受右眼青光眼激光治療,惟醫生無核對病人資料便向左眼發激光,終被主管醫生發現,需立即叫停,幸好病人左眼無嚴重後遺症。有眼科專科醫生指,在不當位置施以激光治療隨時影響眼壓,甚至有出血風險,醫生治療前必須覆核病人資料。

醫院管理局今年上半年共錄得廿六宗嚴重醫療事故,第二季錄得十三宗,當中有五宗涉及遺漏手術工具及醫療物料,一宗在錯誤部位施以醫療程序。

標籤被遮 主管揭發始叫停

報告指,一名公立醫院眼科診所病人原本需接受右眼青光眼激光治療,病人抵達診所後,診所護士有核對病人資料,並將膠紙貼其右眼眼眉上以識別患處。病人於進入激光治療室後,患者眼眉上的標籤被用作固定頭部的繫帶遮蓋,醫生雖有核對病人身份,但無再三確定治療位置便開始治療。

主管醫生在治療期間到場了解,始發現左右位置掉轉,即時糾正治療位置,病人最終右眼康復,左眼無嚴重併發症。醫管局建議引入醫療程序清單檢查,減少出錯。

鼻腔有異味 揭手術留棉條

私人執業眼科專科醫生鄭澤鈞指,青光眼治療主要用於閉角性青光眼及開角性青光眼,前者因眼前房的角位太窄,影響眼部排水功能,增加眼壓,需在虹膜開孔暢通排水位;後者因眼前房排水位的排水孔過細,需以激光擴大排水範圍。

鄭澤鈞說,若患者病情緊急,眼睛會明顯偏紅及疼痛,患處很易分辨,且醫生需在治療前覆核資料避免出錯。

報告又提到數宗涉遺留手術工具及醫療物料事件,當中有患鼻中隔彎曲及鼻息肉的病人,接受內窺鏡鼻竇手術後,需以鼻棉條止血,但醫生未有完全移除棉條便安排病人出院,至病人於專科門診覆診一周後,反映鼻腔有異味,又無法灌入生理鹽水清潔才發現問題。

切除腫瘤 傷口遺導管碎片

此外,有病人接受乳房腫瘤切除手術後,因血腫需插引流導管,二至六周後由護士將導管移走,惟事隔五個月護士才發現有一節一厘米導管碎片殘留在病人傷口內需移除。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