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有針對基層家庭兒童的調查顯示,兒童參加不感興趣的課外活動,反而令他們心情煩躁,甚至成為他們壓力來源,開心指數更可低至零分,顯示他們毫不享受參與過程。負責調查的機構提醒家長,若子女逃避上興趣班或回家後不願談及在興趣班所學的東西,可能不喜歡有關課外活動。
聖雅各福群會得到八達通卡有限公司贊助,上月透過問卷訪問近六百名來自基層的本地及少數族裔小學生,了解課外活動對他們的心理影響。
結果顯示,以十分為滿分計,學童參加不感興趣課外活動時,開心指數評分低於七分的比率有近六成,更有近兩成學童給予零分,亦毫不開心。他們在參加活動時,較多出現身心疲累、心情煩躁或感壓力等負面情緒。至於仍參加這些活動的原因,近三成是因父母要求、兩成七稱活動對學業有幫助、另有兩成三是因活動免費或收費便宜。
調查亦顯示,學童若按自己興趣選擇課外活動時,近八成受訪者的開心指數都達七分或以上,逾三成學童認為參加活動令他們心情愉快、超過兩成認為可認識更多朋友、一成七感到自信心提升。
聖雅各福群會「助學改變未來」慈惠計劃經理鄭苗穎指出,基層家庭因收入所限,故子女參加課外活動的選擇不及中產家庭多,被迫參加沒有興趣的活動,又難滿足有關活動的要求,如有兒童不太喜歡跳舞,參加舞蹈班後面對比賽前的緊密操練,就會感壓力。子女可能不想辜負父母的栽培,對課外活動沒有興趣,也不會向父母透露。她建議家長為子女報讀興趣班時,要以子女的興趣優先。若子女在活動後回家,表現得沒精打彩,「問多兩句就發脾氣」,可能活動不適合他們,家長需要留意。
另逾五百名學童昨集體練習太極拳,體驗太極強身健體功能,訓練提高專注力和穩定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