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與學聯的公開對話,從開始便注定沒有結果。理由是學聯只是借公開對話來堅持公民提名,甚至要求修改《基本法》,不接受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受制於民意壓力,學聯試圖把佔中佔港的責任推給政府。
政府相對而言,更具誠意。在對話時提出把八月三十一日以來香港的情況,包括佔中佔港的民情,整理報告中央政府,以此來符合學聯早先要求提交補充報告之議。可惜,學聯提議本來便是無心無意。因而政府此議一出,學聯又改態度立場,說這樣的報告不改人大常委會決議是沒有效用。政府看來是被學聯糊弄了,過於誠懇,而不知學聯從頭到尾都不想有任何具誠意的商討。
公開對話有政治意義。政府開誠布公地公開透明地與社會組織討論政府政策,成了先例,今後政府便要多作這樣的公開對話和解釋,這代表着政府施政走上更為民主開放的一步。
可惜的是,學聯無心對話,事先不說明只接受公民提名,要求修改《基本法》。對話中亦把不同意見的民意否定,且把政改拉扯至立法會的功能組別選舉的存廢,自以為是地解釋《基本法》的條文。或可說學生過於理想,實是狂妄無知,一意孤行,變成了反民主的執拗。學聯與反對派人士近月來差不多每天每晚都在閉門開會,他們的思想態度立場應更多是其他組織教導他們的,不是他們自己的;也因此反映佔中佔港前線和背後組織人士的立場。以此而言,便是沒有談判的基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