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西醫聶敏榮被指在兩年內,為卅多歲女病人注射十次類固醇,事前並無提及副作用,不當地長期處方類固醇,醫務委員會昨召開紀律聆訊。女病人打第七針時主動追問,聶醫生始交代是類固醇針,更將藥物副作用輕輕帶過:「有病人打咗十幾年都冇事」。女病人其後面腫至「好似肥咗十幾磅」,毛髮增多,向其他醫生求助才揭發問題。醫委會裁定,聶敏榮兩項專業失德成立,各判停牌兩個月,同期執行。
行醫三十三年的聶敏榮昨缺席聆訊,由律師代表不抗辯。聶在○八年二月至一○年二月,為女病人何穎怡共注射十次類固醇。何供稱,○八年面部有紅疹,懷疑藥物敏感,向聶求醫。聶為她打針,「打幾次後愈打愈密,問係咩藥、有咩副作用,佢先講係類固醇。話冇問題,有病人打咗十幾年(類固醇)都冇事。」
聶敏榮提交書面證供指出,診斷病人是食物敏感,聲稱曾告知類固醇副作用,又指若劑量輕及非長期使用,該藥利多於弊。
何穎怡打了多次類固醇針後,開始面腫、毛髮增多及月經失調,上網查資料及另行求醫,得知類固醇可致骨枯、面腫等副作用,遂向醫委會投訴。她在聆訊外補充,當時面腫「似肥咗十幾磅,多咗好多毛,似黑咗咁。」
專家證人、皮膚科專科醫生黎湛暉表示,長期使用類固醇可致面腫,毛髮增多及月經失調等副作用。他一般先處方口服類固醇,若病人不願服藥或未能依時服藥,才考慮用藥效較長的類固醇針。
醫委會暫代主席麥列菲菲宣讀判詞稱,醫生應向病人解釋任何可引起嚴重副作用的藥物性質,聶違反醫生守則。除判罰停牌兩個月外,雖未能證實聶的診斷是否有誤,但仍要求他再進修,學習如何處理皮膚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