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廣場規律起作用

對話之路被迫中斷,教市民極感無奈,抗爭的氣氛不降反而升溫,也令人詫異。已被癱瘓的城市何時恢復生機,難以預測,只知道受影響的市民及業界的不滿及憤怒在累積之中,何時出現大規模爆發,同樣不易預測。一句話:政治對抗引發的危機在加劇。學聯呼籲市民再次上街聲援,實屬不智。激進派認為未來數天是迫使政府回應訴求的關鍵時刻,是挾民眾與政府對賭,做法非常危險。上街人數的多寡,成為往後調整策略的重要考慮,是赤裸裸的把市民當作籌碼。

難怪早前大學校長、社會各界領袖,以至陳日君樞機,皆苦口婆心,勸導學聯莫錯判形勢及市民的情緒反應,把自己置於險境,更令追隨者以身犯險,這絕非智者所為。

現實而言,學聯欲代表佔領運動參與的不同群組的訴求,與政府談判,卻不斷搬動龍門。政府固然難以掌握,示威群眾也無所適從。從陳義極高的中央撤回政改決議、梁振英下台,到唯一的議題是政改,又聲言公民提名及取消功能議席乃必不可少的條件,叫價不斷在變,令對手只能小心翼翼加以研判,終於在最後一刻,因看不清前面的變化而被迫擱置對話。有道是「廣場規律」在起作用。

一咪在手,登高一呼,就是領袖,自我感覺良好;一旦廣場熄了燈,曲終人散,打回原形,失落感的滋味難受。因此不能放棄手中咪,只能讓廣場的群眾繼續聚集。學聯領袖們不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及有理有利有節的道理,可惜兼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