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錦田有機農夫愁對迫遷

本土有機農產品近年備受歡迎,有機農夫卻無「立錐之地」。現時全港約近半認證有機農場均集中於元朗錦田及八鄉,不少更漸有「收成」,有工程師放棄高薪厚職做現代農夫,並以Apps賣菜,開創有機農業新模式;有農夫辛勤耕種近十年,投資逾二百萬元。但隨着今年四月,政府向城市規劃委員會提交報告,準備於錦田南興建新市鎮,令當區有機農夫面臨被迫遷及收地威脅,更擔心有機農業或從此一蹶不振。保育人士批評,今年施政報告提及扶助農業,但發展計劃卻背道而馳。立法會議員認為政府應制訂長遠的農業政策。

「(我估計)我係全球第一個用Apps賣菜嘅人!」一身黝黑肌膚,說話卻彬彬有禮的黃如榮,今年四十七歲,工程師出身的他,四年前毅然轉行,於錦田大江埔租田開設有機農場。阿榮自言,有機農業是發展空間極大的「藍海市場」,惟現今卻面臨收地威脅,農地隨時不保。

憧憬升值 囤地日增

自《錦田南分區計劃大綱圖》公布,不少地主覬覦更改農地用途令土地升值,趕走農民囤地。阿榮的農場毗鄰未來新市鎮,最近農場旁邊的農田就被地主收地,並迅即被泥沙填平,大好良田變成荒地。

阿榮看在眼裏,擔心成為下個受害者,未來地主一旦拒絕租地,四年心血將隨之白費。作為現代農夫,阿榮每日「日出而作」,「日入」仍要上網處理直銷訂單。以現代化管理逾十五萬平方呎農場,連農棚都親自搭建,種有粟米、南瓜及各種時令蔬菜,農田有自動灑水系統,又有溫室保護農作物,「真係收地就惟有轉行打工,但我最擔心嘅係市民再食唔到新鮮又健康嘅本地有機蔬菜。」

人稱堅叔的有機農友會主席梁本堅,已年屆七十歲,以租地形式從事有機耕作十年,多年來共投資逾二百萬元,但其農場正正位於政府發展公共屋邨範圍。面臨收地,堅叔坦言打定輸數。堅叔表示,最初五年從事有機耕作均虧蝕,至近年才收支平衡。堅叔向記者展示細嫩的白肉苦瓜,偏偏他卻未能苦盡甘來。另外,雖然堅叔可因收地獲政府按農作物提供「青苗賠償」,但有機蔬菜市場價格高,他估計最終得不償失。

「青苗賠償」忽視長遠投資

目前全港共有一百二十七間農場獲香港有機資源中心認證,當中錦田及八鄉一帶就有五十七間。今年施政報告提及本港漁農業「大有可為」,並指會檢討現行的農業政策。但有保育組織估計,有關計劃收地涉及政府徵收及私人發展土地,共一百五十公頃土地,目前已肯定有十一間認證有機農場被劃入新市鎮範圍。

土地正義聯盟執委朱凱迪表示,錦田及八鄉一帶有本港最密集的有機農業,現時卻面臨收地威脅,即使是收地範圍邊緣,部分地主亦寧願荒置囤地。朱提倡「城鄉共生」,建議政府參考東北發展計劃的「農業保護區」,為有機農業提供穩定的農地,幫助長期發展。他又批評「青苗賠償」忽視農戶的長遠投資,需大幅改革。

議員倡設農業保護區

立法會議員陳家洛表示,香港缺乏長遠的農業政策。在目前「盲搶地」的情況下,政府多數偏幫地主及發展商,忽視農夫的需要。他認為政府應該緊守城市規劃制度,好好保護農地,並制訂長遠農業政策,例如設立「農業保護區」。發展局回覆指,規劃署現正整理諮詢意見,發展計劃仍未有定案。政府會適當補償及安置受影響農戶。

圖:吳啟偉 

文:陳潤南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