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會當中,有一些人對內地常持負面的感覺;這跟香港人口結構、以及對「一國兩制」格局的認知有關。香港人口組成,一直由內地持續的來港移民所組成,而其中有幾個高峰時期,包括因為國共內戰,隨着國民政府戰敗而逃到香港的國民黨支持者。一九四九年建國之後,為逃避共產主義的企業家。上世紀五十年代,以及文化大革命期間,各類政治運動的受害者和逃難者等等。這幾批人口的共同特點,由於本身的背景和經歷,對內地政權普遍懷有不滿情緒和強烈的政治恐懼感。
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開始面臨回歸中國的問題,這便在香港社會引發起龐大的恐懼情緒。在這種環境下,對「一國兩制」的理解,便開始被寄望為是一種對香港的保護。強調兩制、防止「河水侵犯井水」,便成為了一些人的基本政治態度。
回首這十多年,無論是傳播媒體、法律界、社工、學者和教師等等,以負有強烈社會責任感,而且又有長久參與社會活動行業的從業者,很多人都以這個為己任。這就解釋了在很多事情上,相關人士的一些取態。
可以說,對中國的抗拒感,源於一種保護香港的意識,而這種意識,則被長久以來對內地,特別是跟政府的經歷,以及負面新聞所鞏固。
社會有部分人堅持「一國兩制」原來的期望,可是香港又已經與內地有非常深入的融合發展。
這種理念和實況的撕裂,使香港面對內地時產生了一種無法應對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