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九十年代初開始,香港的政治生態從過去實行多年的精英政治,逐步被冒起的全民平權意識所削弱,回歸後情況更加明顯。香港精英政治的特徵,是政府人員的專業性強,而且有一套嚴密的工作流程系統。對於社會管理,基本以科學設計來進行,市民對政策制訂的輸入很少。精英政治的順暢運作,為香港過去幾十年的高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可是隨着選舉的引入、市民學歷提高打破官員權威、社會富裕帶來地位意識增強等等因素,市民對平等權利的訴求逐漸增強。
市民平權意識的特徵,包括增加對參與政策制訂的要求、對政府表現經常感到未盡人意、反對他們心中認為的特權階級(泛指精英分子)等等。在這個時代,市民的感受非常重要,因此更需要政府對公關、說明、諮詢等工作的重視。
在政改討論當中,關於提名委員會地位的爭議,正是一個顯示從精英政治到市民平權意識環境緊張狀態的例子。這制度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起草《基本法》時獲得支持,反映這是當時社會對香港實行精英政治的一種共識。
至今天,支持維持這種體制的,比較多是在社會上已經取得一定成績或發展不俗的人士。相反主張改變的,則以年輕人居多,一定程度上跟他們距離進入精英階層較遠有關。因為這個制度在某程度上的理念,是通過由社會精英組成的委員會,對特首候選人進行把關,以體現理性考慮。在現代公共治理當中,如何平衡好兩者是一個重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