湊B姿勢錯 變「媽媽手」

榮升新媽媽,難免甚為緊張,要廿四小時全天候照顧BB。惟長時間手抱BB哄睡覺,且彎腰低頭幫BB換尿片等,隨時可致周身骨痛。有物理治療師指,媽媽常錯誤張開「虎口」托起BB或餵奶,產後一周有可能出現「媽媽手」,痛到連刷牙、梳頭也無力,痛楚甚至會蔓延至腰背,提醒產後應學習正確姿勢並做收腹訓練,避免勞損。

聯合醫院高級物理治療師吳佩玲稱,近年每月皆接獲十至二十宗孕婦產後痛症求診個案,「佢哋多數痛到做唔到嘢,行唔到路先求醫。」其中四成屬腰背痛,三成為手痛,其餘為膝關節或其他位置,患者以全職媽媽居多,因全職媽媽照顧BB的時間較長,產後身體未復原便要兼顧湊仔及家務,令身體傷上加傷。

賀爾蒙轉變 易患腰背痛

吳解釋,腰背痛是媽媽最常遇到問題,因懷孕時賀爾蒙的轉變,令全身韌帶變鬆;至懷孕三十周以上時,腰椎及盆骨承受很大壓力,可能導致勞損;產後體內賀爾蒙未回復正常水平,但已要經常抱BB,例如將BB從較矮的嬰兒床上抱起、單手挽嬰兒籃、彎腰替BB換尿片或洗澡,故產後一至兩個月便會有腰背痛。

另外,媽媽餵奶時慣將BB平放在手腕,以單手承托BB,同時為遷就BB姿勢,媽媽常不自覺向前傾並過度扭曲手腕,易令手腕及肩頸勞損。不少媽媽「掃風」時亦錯誤將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虎口」位張開,以承托BB的頭及頸;又或在雙手抱BB時,錯用「虎口」托起BB腋下,並單靠手腕發力,這會令外展拇指長肌及伸拇指短肌長期摩擦致發炎,即俗稱的「媽媽手」,產後一周已可造成,嚴重可痛到連刷牙、梳頭及扭毛巾也無力。

產後宜學正確照顧姿勢

吳佩玲指,媽媽產後應學習照顧BB的正確姿勢,餵奶時要保持腰部挺直,坐在椅子時可用枕頭或腰墊,維持腰部的正常弧度;並將BB貼近媽媽身體,用前臂承托其重量,或在大腿上放枕頭托起BB,免身體過分前傾。為BB「掃風」時,應將其抱直並貼近媽媽身體。父母要將BB從床上抱起時,應先屈膝半蹲,令身體重心下移,再合上手指並緊緊地托起BB後腦位置,再以另一隻手的前臂托起BB臀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