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就業中心移新界

香港人口與就業分布正愈趨不平衡,由此產生的問題不僅在於交通,也有由人口密度、交通往來密度衍生出眾多的社會、經濟、文化、生態問題。上下班時,人流大量往來新界及市區,香港被迫將有限的土地資源用大量公帑建設道路網絡,但由於上下班高峰期集中,道路利用率不高,無論是土地資源和公帑投資都處於低效率、低效益的困境。

上世紀七十年代前,香港的空間發展是堅持均衡,就業與居住人口的集中度相符,背後可能有殖民地政府不願擴大基礎建設投資的因素。可是中英談判以來,殖民地政府一改傳統,開放和推動房地產業的發展。香港市區加快擴張,若不擴張,新的房地產發展商怎可以加速擴展它們的建設和銷售?

可惜,在加快擴張的同時,殖民地政府還不願加強基建投資。回歸過渡期,英國只希望多收入、少支出,把更多利潤拿走。從這時起,香港人口大量隨地產商的拓展向市區外轉移,卻沒有了早年均衡的原則,結果居住人口外移,就業中心還在市區,產生出愈來愈大的交通壓力,而軌道交通建設又全然落後。回歸後,由殖民地官僚主政的特區政府並沒有改變這樣的發展趨勢。

今年應開始去殖民地化,調整空間布局。首先重修二○三○年遠景規劃,改變發展模式和方向,以此基礎進行二○四○年的規劃。其次是盡快在新界建立就業中心,搬政府部門往新界,在邊界建經貿城,在洪水橋建跨境交通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