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最新公布的競爭力報告,香港依然排名第七,原地踏步。早前,內地也有智庫發表報告,認為香港經濟總量,三年後可能落後廣州、天津等城市,再過幾年後,或被重慶、成都等內陸城市追上,淪為「二線城市」。
香港未來經濟是否如此不堪,筆者認為,必須從多方面來看待這一問題。香港地域狹小,人口七百多萬,規模比內地很多城市要小,這是事實。現在香港人口約為上海和北京的三分之一,儘管人均生產總值比它們高,然而算起經濟總量,近年早已被超過。
內地經濟增速在百分之七以上,很多城市的經濟總量,和香港差距不斷縮小。不僅如此,內地龐大的製造業和消費市場,也給城市經濟帶來機遇。香港的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曾有一段長時間稱冠世界,近年已經先後被上海和深圳超越。
事實上,香港獨特的交通樞紐、法治環境和商業信譽,以及中西橋樑的作用,包括國際都市的地位,都不是內地城市短期之內能夠達致,更不可能被取代。香港的競爭優勢何在?世界經濟論壇認為,在於高效率、有信譽,以及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世界經濟變幻莫測,周邊競爭加劇,香港金融和服務業,在區內仍然有競爭優勢,而且存在眾多的商機,只是創業模式和過往不同,關鍵看怎樣把握。不過,現在香港社會愈來愈政治化,政客為求選票而一味叫政府「分餅」,但是又千方百計阻礙政府有效施政,令很多經濟政策難以落實,為「做餅」設障,這才是香港最大的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