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民調:部門各自為政 欠缺危機感

【本報訊】台灣強冠問題油產品擴大,本港六間強冠入口商疑中招。有立法會議員直斥,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未能在接二連三的食物事故後吸取教訓,早期訊息混亂,如「老鼠拉龜」,事件亦反映現行監管食物出口及追蹤機制漏洞多。加上政府部門各自為政,把關不力,危機感不足,擔心即使日後愈來愈多有關食物安全的法例通過,但以現時食安中心的人手資源根本無法應付,令法例形同虛設。

本港豬油廠生產的豬油,全不能食用,香港有九間工廠領有牌照可生產食用油,但全無生產食用豬油;另三間豬油廠領有厭惡性行業牌照,生產豬油不能食用,但早前統計處稱今年首七個月本港有四十三噸豬油進口台灣,之前每年更有逾一千噸。

台澳早公布問題產品

台灣坑渠油事件揭露本港廢食油並無追蹤機制,隨時再進入食油系統,而食安中心的調查角色需要商戶配合。食物及衞生局則亡羊補牢,稱本港完成今次劣質油風波調查後,將會提出多項措施改善現行機制,包括廢食油追蹤、電腦單據紀錄、加強罰則等,相信需要考慮立法。

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成員麥美娟批評食安中心無吸取教訓,早期訊息混亂,反應緩慢,台灣及澳門早已公布涉及有問題食油產品清單,但香港遲遲未有詳細公布,令謠言滿天飛,有無辜食肆受牽連,市民亦人心惶惶,擔心食物是否安全。

港認證中心聲譽受損

對於香港無生產食用豬油,但過往每年有逾千噸豬油輸往台灣,麥美娟斥港府部門各自為政,把關不力,現時機制猶如「報關還報關,發牌還發牌」,有人以飼料油充當食用油出口多年,當局竟懵然不知,毫無危機感。

麥擔心,日後將愈來愈多有關食物安全的法例通過,例如嬰兒奶粉食品標籤、毒菜檢測等,將有更多檢驗工作,若食安中心人手資源仍停留現時水平,根本無法做好食物安全把關,難以保障市民健康,亦令食物安全法例形同虛設,今次坑渠油事件涉及公證行涉嫌串謀欺詐,已影響香港認證中心的聲譽。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