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頸部淋巴結脹大,不少人會以為是感冒後有「痰火核」,惟香港血癌基金副會長梁憲孫提醒,若淋巴結兩星期仍不消退、持續發燒、腹痛、久咳氣促,均可能是淋巴癌徵兆,亦有近三成個案未必會有淋巴結,而是在皮膚、鼻咽及消化道等器官病發,呼籲市民多加關注淋巴健康。
梁憲孫昨出席「全球淋巴癌關注日」活動時表示,淋巴癌病徵隱匿,種類多達百種,必須依賴專業的病理學診斷。他指淋巴細胞遍布全身,有近三分之一淋巴癌個案屬淋巴結外病發,未必有淋巴脹大病徵,例如於腸胃部病發,可致腹脹、嘔吐及便血等;在皮膚發病則可致斑疹、皮膚腫塊、皮膚色素沉積。雖然診斷困難,但仍有迹可尋,淋巴癌通常出現在腋下、胸下、大髀等位置,如市民發現這些位置有異常,兼持續發燒,要盡早求醫。
他又指,該症患者年紀普遍較大,未必能承受化療副作用,致死亡率高企,每年新增的七百名患者中,就有三百人死亡。醫學界正研究新式化療藥物,冀減低副作用,同時配合標靶治療,希望增加存活率。醫學界至今對淋巴癌的成因仍未完全了解,雖外國有研究推斷高濃度揮發性的化學品會增加患病風險,但有待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