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壯年,體內卻有個「老人心臟」,隨時引發急性心肌梗塞或中風。心臟科專科醫生林偉發指,透過三種檢查可測出「心臟年齡」,倘與實際年齡不符,便需跟進治療。他指冠心病有年輕化迹象,臨床發現年輕患者的個案佔每月新症的兩成。有三十出頭的生意人又煙又酒,因心絞痛求醫,發現三條心臟冠狀動脈閉塞,推算心臟年齡已等同五十歲以上,需「通波仔」植入七個支架。
冠心病是因心臟肌肉減弱致泵血困難,血液不流通引致心絞痛,患者亦會常感氣促、手腳麻痹、因呼吸困難半夜「扎醒」、頭暈等。若血管內的斑塊脫落,游走到其他血管引發堵塞,會致中風。若未及早診斷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及中風機會增逾三成。
林偉發指,利用心臟超聲波、運動心電圖及頸動脈超聲波檢查,可推測病人的「心臟年齡」,如心臟超聲波顯示心臟功能水平低於六成、動脈壁內堵塞嚴重,即心臟年齡與實際年齡不符,需藥物或通波仔治療。
按其臨床經驗,冠心病患者以六十歲以上長者居多,每月有四十宗新症屬高齡人士,但亦有約十宗屬三十至四十歲的年輕人,佔整體新症兩成,估計與飲食習慣不良或吸煙有關。上月曾有一名三十二歲、有中央肥胖及吸煙飲酒習慣的內地商人因心絞痛求醫,心電圖顯示心臟功能低過四成,心臟年齡猶如五十歲中年人;心導管檢查更發現為冠狀動脈三支病變,需植入多達七個支架,使血液流通。
本港每年有逾一萬宗通波仔個案,林指現時有金屬支架、塗層支架、可溶性及雙療法支架,醫生會按病情選擇。以雙療法支架為例,歐美國家統計其治療成功率逾九成九,復發率低於百分之三,但術後需服抗血小板藥半年,如通波仔後仍需做其他手術,宜改用傳統金屬支架,縮短服抗血小板藥的時間。
為推廣「世界心臟日」,本欄與病人互助組織「關心您的心」合作,本月推出一連五期《關心您的心系列》,推動心臟健康。「關心您的心」秉承助人自助之精神,扶助更多心臟病友和家屬跨越復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