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發表的全球競爭力報告指,瑞士連續六年位居榜首,新加坡和美國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日本排名第六。大中華地區,香港僅次於日本排第七,台灣從去年的第十二位退到十四位;中國大陸則排名第二十八位,在金磚國家中排名最高,比去年上升一位。
這份報告共覆蓋了全球一百四十四個經濟體,其資料來源於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世界經濟論壇在全球進行的相關調查,應該說最具權威性。不過,三禪以為不可不信,也不必全信。大膽一些,將它扔到一邊去算了。
因為最不幸的是,所謂的競爭力並沒有體現在經濟增長之上。如果,競爭力強但事實上增長緩慢,這個競爭力是騙人的,或者說,此乃一個片面的經濟模型,並沒有將一些重要的生產力元素計算在內。
舉一個例子,深圳超台灣。十三年前,深圳的人均GDP只有台灣的三分之一;十三年後,深圳的人均GDP超過二萬二千美元,超越台灣。同時期台灣僅增長四成多。台灣專家分析,深圳跟台灣一樣,都是「移民社會」,原居深圳的本地人口不過幾十萬人,其餘數百萬居民都來自各省。
深圳和台灣產業都以製造代工業為主,高度重疊,若以製造為主的第二類產業來看,深圳和台灣各約佔GDP比重的四成三、三成六,比率相仿;其次,深圳和台灣產業主體都以中小企業為主。但是,為甚麼深圳超台灣,似乎說不出所以然,反而強調台商對深圳的貢獻。
三禪也難以全面分析深圳超台灣的原因,但是相信深圳穩定的社會環境,優於藍綠惡鬥的台灣。需要指出的是,香港一旦佔中,相信會衰過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