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最好不戰而驅佔中之兵

今次政改,反對派一直把「爭取真普選」和發起「佔領中環」綑綁在一起。這兩個東西,朝廷認為都是反對派要奪權,要禍亂香港,是一場嚴酷和重大的政治鬥爭。在今次政改中,反對派提出「國際標準」、「公民提名」、「政黨提名」等方案,朝廷認為雖然完全不符合《基本法》,乃異想天開,但仍屬「文鬥」範圍。而對於「佔領中環」,朝廷則認為大有「武鬥」味道。

雖然反對派一再聲稱「佔中」是和平舉動,不會破壞社會秩序,不會傷及他人和自己,遇到警察清場也絕不反抗,但朝廷絕不相信。因「佔領」這個詞就是「軍事用語」,帶有強烈「進攻性」,「佔領」後就要「守衞」,「賴死不走」,「霸佔公眾地方」,「必然」會和警方發生衝突,「必然」生亂。就算發動「佔領中環」的大多數人「和平理性」,但誰也不能保證「少數人」不會故意搗亂破壞,把「佔中」搞成動亂和暴力。

對於「文鬥」,朝廷可以好整以暇應付,通過官員之口、官媒之筆開展革命大批判,也可以「擺事實,講道理」。世界上的許多事情,尤其是政治之事,反正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即使政改方案通不過,原地踏步,社會也不會亂。二○○五年那次政改不就是沒有通過嗎?局面不是很平靜嗎?

但「佔中」不同。從鄧老爺子開始,中央就提出「穩定壓倒一切」,只有不生亂,才是天下太平;若出亂子,有具規模的「鬧事」,就是「穩定」出了問題。以此為「治國理政」的標準,香港若發生「佔領中環」,就是生亂,必須制止,迅速撲滅。因此,堅決打壓「佔中」乃朝廷最重視的問題,但也是最沒有把握擺平的問題。

不戰而屈人之兵最好,讓「佔中」無從發生最好,但政改已難有此「境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