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海納百川傾聽民意

香港回歸十七年了,但是在民調中認為自己是香港人的佔六成以上,讓北京十分着急,為何香港回歸人心沒有回歸,因之苦思急救之方,認為應加強港人的愛國教育。

每年七月一日十數萬人上街遊行,投射了對回歸缺乏向心力與認同感,雖然攙雜其他對社會不滿的訴求,但也一起借題發揮,六四的靜坐悼念晚會和七一的遊行,都相當程度地反映了港人的心態。

台灣最近的民調認為自己是台灣人比率增高,也達六成以上,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比率比以前降低了許多,代表台灣主體意識的提升,台灣民主化的結果,台灣人當家作主,認同台灣的民主價值,感受身為台灣人的驕傲。

從北京的角度來看,港台這種沒能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意識定感困惑;中國崛起,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國際間的影響力動見觀瞻,且中國已擺脫過去被列強欺侮的噩夢,甚而可在國際間耀武揚威,為何香港人台灣人感受不到身為中國人的驕傲?

當國家強大,國內的民族主義升起時,對周遭的環境事務的包容度就相對減少了。服貿協議在台無法立即通過,北京也失去了容忍度,台灣有內在政治環境的困頓,更需北京給予耐心與包容。

同樣的香港政改的吵鬧,北京也應傾聽民意海納百川,讓步並不代表北京失去威權,雙方妥協才能找出共同接受的方案,一錘定音必致反彈,一拍兩散是大家不願見到的結果,惟有履行真普選的承諾,改善政府管治質素,才能贏得心悅誠服的人心,不必刻意施以愛國教育,民心自然歸向,也才能感召台灣人民認同一國兩制的成功及身為中國人的榮耀。

理性、冷靜是當前最重要的因素,兩者兼具才有望踏上政改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