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變肺癌 標靶藥延存活期

不少人認為只有吸煙才會引致肺癌,但醫學界近年發現不吸煙的肺癌個案正增加,這類病例大部分與基因變異有關。香港大學內科學系早前進行一項肺癌患者臨床研究,為晚期患者進行基因測試,發現近六成出現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港大內科學系臨床副教授何重文指,若確定肺癌患者基因突變,便可度身訂造的治療方案,包括及早將標靶藥物轉為第一線治療,推算患者存活期可由以往約半年,延長至近兩年。

港大內科學系過去四年請來三百二十名肺癌患者參與研究,當中逾九成患非小細胞瘤,包括鱗狀癌、腺癌或大細胞瘤,近九成患者病情屆晚期,即第三及第四期。九成晚期患者接受醫護人員抽取其肺部組織進行基因測試,其中五成九確定出現EGFR基因突變。此類個案適合以標靶藥作一線治療,港大為他們設計個人化的治療,正確分析治療效果。

料延長至21.6個月

何重文稱,基因測試和標靶藥物面世前,化療是治療肺癌的唯一方法,患者存活期中位數為七點九個月;標靶藥物出現後,因未有基因測試,只能作為二線治療,醫生也難確定化療還是結合標靶藥物才最適合病人,故病人存活期中位數仍只有五點六個月至七點六個月;直至基因測試面世,醫生一旦確定腫瘤與基因突變有關,即可決定用合適標靶藥物或其他治療。據外國研究推算,若治療方案合適,病人的存活期中位數可延長到廿一點六個月。

何解釋,EGFR位於細胞表面,若出現突變會令細胞異常增生和擴散,變成癌細胞。標靶藥物可依附在EGFR蛋白,阻止細胞增生,令癌細胞壞死,副作用較化療輕,主要包括皮膚乾燥或出細疹、腹瀉;若病人無基因突變,則繼續以化療為主。

早期仍以切除為先

何強調即使病人確定是由基因突變致肺癌,不代表所有病人均適合用標靶藥作首線治療。如腫瘤屬較早期,會安排病人接受手術切除,尋求根治機會;病人用標靶藥物一段時間後或有抗藥性,故須在適當時間使用,以達最佳效果。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