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政府團體舉辦大規模遊行示威和簽名運動,反映中央對香港政治活動生態的觀念正在改變。過去,每當建制陣營希望在社會上進行大型政治動員的時候,中央都會傾向抱持一種被動和不大支持的態度,認為這樣會使社會過於政治化,損害香港的長遠穩定,對於經歷過文革一代的決策者來說更為謹慎。
可是,隨着泛民主派的政治動員不斷增加,無論是形式、層次、組織平台等都變得更加多元化和成熟,從而發揮出更大程度的社會話語權和影響力,內地也逐漸意識到,這是香港的遊戲規則。
由於社會形態和文化理念的不同,香港和內地追求達致穩定的方式差別很大。香港追求穩定的方式,是通過各種力量和訴求公開地對抗,從而達到一個平衡點。至於內地社會,更多是習慣使用內部協商的形式來處理分歧。
這是健康的發展。對內地來說,能夠更加明白西方形態社會的運作模式和政治決策過程,特別是在選舉之外的社會動員、軟件環節方面。因此,香港對於國家的意義,在經濟以及傳統所理解的國家統一政治意義以外,還是實驗資本主義社會規則的學習場地。
至於對本地政治團體而言,也應該意識到守法是謀求共識、達致穩定的唯一之路,如果各方在對抗的過程中,都不遵守共同約定的規則,那本來是文明的政治利益整合過程,就會變成無序的混亂。能夠帶來文明和穩定,才是真正的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