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談判格局逐步形成

泛民溫和派在政府總部與中聯辦主任會面討論政改,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政改從一開始就是中央與泛民主派的角力與博弈,特區政府扮演橋樑的角色,建制陣營則緊跟中央的立場與步伐。年多以來,這種態勢日趨明顯。

四月上海之旅,泛民還處於觀察階段,對於與京官接觸的利與弊還未能看得通透,反應上被輿論批評為欲迎還拒,未能團結一致、有明確的立場與策略跟中央較量,結果成為輸家。經過連月形勢變化及微妙推移,泛民溫和派終於明白必須面對面與中央磋商以至談判,才符合民意期望;若只講佔中或遊行抗爭,不講溝通對話,輿論及民意兩大戰場的角力將不利於己方。

隨着人大常委會即將審議特首政改報告並通過決議劃設政改框架,甚至有傳特首候選人提名門檻極高的訊息在政圈廣泛流傳,泛民終於下定決心,各黨派願意分批會見京官,又同意北上深圳與中央大員對話。可以說,中央與泛民直接談判的條件逐步成熟。

張曉明在首場與民主黨的對話中談到「四點原則」,包括普選須顧及國家安全,希望泛民不要對「佔中」存有幻想,清晰反映中央的顧慮與不滿。泛民溫和派則以「民間政改報告」為依據,綑綁一致應對中央,以談判及佔中為兩手準備,取態亦漸趨清晰。

二○一○年的政改談判,普選聯的代表走進中聯辦對話;四年之後,溫和泛民代表則走入政府總部對話,只是結果如何,難以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