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天下:空談誤國 務實興邦

今年是甲午戰爭一百二十周年。官媒說,一百二十年後的今天,炮聲已停止,硝煙已散盡,但東海黃海依然波濤不斷;戰爭饋贈給侵略者的紅利依舊在被享用,遺留給中華民族的恥辱仍然壓在每個有良知的國人心頭。

然而,中日甲午戰爭,觸碰的是國人百年來內心最深的創傷,真要反思,依老朽看,是我們要務實,不空談。

當年,英國人赫德——這位海關總稅務司曾說:「中國除了千分之一的極少數人以外,其餘九百九十九人都相信大中國可以打垮小日本。」這種主觀願望害苦了大清王朝。光緒十七年(即距甲午戰爭三年),戶部以「庫款支絀,虧短甚巨」為由,拒絕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向李鴻章申請為六艦更換新式快炮、後膛炮二十一尊,以便與裝備了速射炮的日本海軍抗衡之要求。

民間一直以為,開戰必然是「中國大捷,日本求和」,朝廷大臣主張開戰的聲音亦不絕於耳,像給事中禇成博便認為,日本「島夷小丑,外強中乾」;即使甲午戰爭開戰十天前,《申報》頭版評論說:日本人短小若侏儒,從無高至四尺以上者,不似華人之身體高大、體態昂揚。一經開仗,我華兵以大壓小,其不致糜爛者幾希,日人其奈之何哉?」

此種愚昧無知的空談,加上官方文宣機構「報喜不報憂」的浮誇,「中國大捷」的狂想曲,終在一八九五年的二月畫上了休止符:二月十七日,為中國人民所驕傲的北洋艦隊全軍覆沒,中國被迫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向日本賠款二億三千多萬両白銀!

國人「無知」,皆因真正消息被封鎖,明明一敗塗地,卻還說成「所戰皆捷」,一味空談、浮誇而不知務實,結果種下百年奇恥大辱。如今中國口說「永不稱霸」,卻知道發展艦隊、巨浪洲際導彈,這是令老朽感到欣慰的。